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握固」的意思

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握固」的意思

握固

握固為中醫及道教養生修煉中常見之手勢,其名源出《老子》:「骨弱筋柔而握固。」此手勢模仿胎兒於母體內攥拳之態,蘊含「固守精氣」之意,於傳統導引、靜坐功法中廣泛應用。

操作方法

握固之法主要有二:

拇指內扣法:以拇指抵無名指根部(即「肝經」循行之處),餘四指順勢包覆拇指,緊握成拳。《壽世青編·十二段動功》載:「兩手當屈,兩大指抵食指根,余四指捻定大指。」此式強調拇指與食指根部相抵,屬常見變體。

四指握拇法:以四指全握拇指成拳,《道樞·眾妙篇》稱:「或以四指總握其拇,用左右手以拄腰腹之間。」此法多用於拄按腰腹,助氣血貫注丹田。

傳統上,男性多以左手握固,女性則用右手,取陰陽調和之意;然實際修習時,亦有雙拳同握者,用以強化氣機收攝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肝主筋,握固固魂:中醫認為,肝藏魂,主筋脈。無名指根部為「肝經」所過,拇指按壓此處可調動肝氣,安定神志。《黃帝內經》云「肝者,罷極之本,魂之居也」,握固透過刺激筋脈,能收斂浮陽,緩解虛煩驚悸。

心氣歸一:手為「六經之梢」,握拳可引氣血內聚,減少外散。心主血脈,握固時手少陰心經氣血內斂,有助心神專注,故《雲笈七籤》稱其「辟邪毒之氣」。

腎精內藏:胎兒握拳姿勢象徵先天之精未泄,成人模仿此態,可激發腎經原氣(根源於「命門」),強化封藏之力,符合「返嬰」養生理念。

養生應用

導引吐納:握固常配合呼吸法,如「六字訣」中,握拳閉氣以固守真元。

靜坐守竅:修煉時握固置於膝上或臍下,能助意守丹田,防止氣散。

外邪防護:古人認為握固可「避風邪」,因緊握時衛氣行於體表,增強外御之力。

此手勢簡而易行,然需長期練習,方能使氣血潛藏、神志安寧,體現中醫「形神合一」之旨。

相关推荐

公关是什么专业 – 包含职业前景、课程与技能方面的详细指南
苹果电脑海关税多少钱
365bet中国官网

苹果电脑海关税多少钱

📅 09-04 👁️ 2993
科普文章
365bet中国官网

科普文章

📅 08-13 👁️ 91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