、
宇文士及
进城劝降,尉迟敬德遂与寻相以介休、永安(今山西
孝义
)
二城降唐。李世民见尉迟敬德来降,非常高兴,任命他为右一府统军,跟随李世民到东都洛阳进攻王世充。
唐武德二年(619年),王世充进攻故州,任命
秦琼
为龙骧将军,程咬金为将军,厚待二人。因为李世民攻王世充,然而程咬金和秦琼厌恶王世充为人狡诈,程咬金对秦琼说:“王公才识风度浅薄狭隘,却爱乱说,喜欢赌咒发誓,这不过是老巫婆,哪里是拨乱反正的君主!”当唐军攻打王世充的时候,程咬金与秦琼直接投了唐军。
尉迟敬德
李渊
让他们跟随秦王
李世民
,李世民早已听说他们的名声,十分尊重他们,任命秦叔宝为马军总管,程咬金为左三统军。此后,程咬金先后击败
宋金刚
、
窦建德
、王世充,并领左一马军总管,每逢出征,常常举旗先登,因屡建战功被封为宿国公。
武德三年(620年)七月,李世民奉命率军东征割据洛阳的郑帝王世充。九月,寻相和刘武周手下的一些旧将相继叛变逃走,唐朝诸将认为尉迟敬德也必然会叛逃,就把其关押在军中。
行台左仆射
屈突通
、尚书殷开山都说:“尉迟敬德刚刚投降,思想感情还没有归顺。这人非常勇猛剽悍,关押的时间又长,已被我们猜疑,必然产生怨恨。留着他只怕会留下后患,请立即杀了他。”
李世民说:“我的看法跟你们不同,尉迟敬德如果怀有叛离意图,怎么会在寻相之后呢?”当即命令将其释放,带进自己的卧室,赏赐给他金银珠宝,对他说:“大丈夫凭着情感志向互相信赖,不必把小小委屈放在心上。我不会听信谗言去迫害忠臣良将,您应体谅。如果一定要离开,就以这些财物资助您,以表达我们短暂共事的情谊。”
尉迟敬德
当天,尉迟敬德陪同李世民到榆窠打猎,碰上王世充带领几万步兵骑兵前来挑战。王世充部下骁将
单雄信
带领骑兵直奔李世民,尉迟敬德驱马冲上前去,大吼一声,斜刺里一枪把单雄信挑下马来。郑军稍微退却,尉迟敬德保护着李世民杀出包围后,又带领骑兵跟王世充作战,几个回合后,王世充部众溃散,其手下将领陈智略被俘,还俘虏了手持长矛的骑兵六千人。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:“正当人们要我相信您必然叛离的时候,上天开导我怎样向人们验证我的判断,特地予以证实,行善得福已验证了,因果回报何等迅速啊。”特地赐给他金银一箱,此后恩赐日益增加。
尉迟敬德
尉迟敬德善于夺取、躲避马槊,每当单人匹马冲进敌阵,敌人的马槊一齐刺来,始终不能刺到他,他还能夺过敌人的马槊,回手刺杀敌人。所以,当救李世民突出重围时,尉迟敬德并没有受伤。齐王李元吉也善于骑在马上使用马槊,听说尉迟敬德也会此道就不以为然,要亲自比试,就让人拿掉马槊顶端的刀刃用槊杆比试。
尉迟敬德说:“即使安上刀刃,您也刺不着我,所以请您不要拿掉,我的当然要拿掉刀刃。”李元吉终究没有刺到他。李世民问他:“夺取马槊、躲避马槊,哪种难些?”尉迟敬德回答说:“夺取困难些。”于是李世民命令他表演夺取李元吉手中的马槊。李元吉手执马槊长驱骏马,一心想刺着尉迟敬德,但尉迟敬德没一会儿功夫就连续三次夺得了李元吉的马槊。李元吉一向骁勇,虽然口里赞叹,心里却深深感到耻辱。
程咬金
之后尉迟敬德攻打
窦建德、讨伐刘黑闼、徐圆朗,
屡立战功,
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职务。
尉迟敬德跟程咬金都参与了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。
武德九年(626年),李世民发动
玄武门之变
,程咬金亦参与其中。玄武门之变后,程咬金官拜
太子右卫率
,随后又迁升为
右武卫大将军
,享受实封七百户。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,尉迟敬德被任命为
太子左卫率
。后来论功行赏,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定为头等,每人赏赐了一万匹绢,齐王府的钱财器物,连同整个府第,都赏给了尉迟敬德。
武德九年(626年),李世民发动
玄武门之变
,程咬金亦参与其中。玄武门之变后,程咬金官拜
太子右卫率
,随后又迁升为
右武卫大将军
,享受实封七百户。
看看两个人的升迁情况,其实也都比较顺利。按功绩来说的话,尉迟敬德前期的功劳比程咬金更大。
武德九年(626年)九月,授予尉迟敬德右武侯大将军头衔,赐予吴国公爵位,同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杜如晦一齐实封一千三百户。之后尉迟敬德抵御突厥,杀死了对方领军的名将,打败了敌军。
贞观十一年(637年),唐太宗分封功臣时给予世袭刺史,诏令授予尉迟敬德宣州刺史,改封为鄂国公。
贞观元年(627年),程咬金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泸、戎、荣三州诸军事、泸州刺史(今四川泸州)。
镇压铁山獠人叛乱,赏赐绢二百匹、御服玉带一条。
贞观七年(633年),程咬金被任命为左领军大将军。
贞观八年(634年),任检校原州都督(今宁夏固原)。
贞观十一年(637年),检校太宗第七子李恽的蒋王府长史。六月,李世民封建功臣,程咬金被授为普州刺史,改封卢国公,实授食邑七百户,子孙世袭。
不久又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幽、易、檀、平、燕、妫六州诸军事、幽州刺史。
贞观十七年(643年)二月二十八日,李世民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,皆真人大小,程咬金位于第十九名。同年,程咬金转任左屯卫大将军,检校宫城北门驻军,加镇军大将军。
贞观十八年(644年),李世民亲征高句丽,程咬金留守长安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,李世民驾崩,程咬金自翠微宫奉敕统率飞骑军护卫皇太子李治回朝继位,并在左延明门外连续宿卫三个月。
永徽六年(655年),程咬金从左屯卫大将军迁任左卫大将军,兼检校屯营兵马。
程咬金
尉迟敬德与程咬金,都遇到过自负其功,而最终载小跟头的事情。
尉迟敬德喜欢揭发别人的短处,负功自傲,每当发现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杜如晦等人的过失,必然不讲情面直言指责,因此与宰相不和。贞观三年(629年),尉迟敬德离京任襄州都督。
贞观六年(632年,据《资治通鉴·卷第一百九十四》记载),尉迟敬德迁任
同州刺史
。九月二十九日,李世民大摆酒宴,尉迟敬德也回京赴宴。席间,有人座次排在他的前边,他愤怒地说:“你有什么功劳,配坐在我的上席?”任城王
李道宗
坐在他的下位,便向他做解释。尉迟敬德勃然大怒,一拳打在李道宗的眼睛上,差点儿打瞎。唐太宗很不高兴,停止了饮宴,对尉迟敬德说:“我读《汉书》,发现汉高祖的功臣能够保全自己的很少,心里常常责怪汉高祖。因此登基以后,一直想保全功臣,让他们子孙平安。但是你做了高官之后不断触犯国法,才明白韩信、彭越遭到杀戮,不是汉高祖的过失。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,只有奖赏与处罚。分外的恩惠,不能给得太多,要严格要求自己,别做后悔不及的事。”尉迟敬德由此感到害怕,才约束自己的行为。这个间接等于被唐太宗敲打过。
接下来看看程咬金,在什么事情上载过跟头:
显庆元年(656年)八月,程咬金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
西突厥阿史那贺鲁
。十二月,程咬金引军至
鹰娑川
,遇西突厥强兵两万骑,其前军总管
苏定方
率五百骑驰迎冲击,西突厥大败。唐军追奔二十里,斩敌一千五百余人。
副大总管
王文度
非常嫉妒苏定方的大功,对程咬金说:“这时虽说是获胜,但官军也有死伤,千万不要急追敌寇,应自结方阵,慢慢谨慎前行,敌来则战,万全之策。”王文度还说他有皇上的密旨,怕程咬金仗着自己勇敢而不把对手放在心上,而让王文度节制程咬金,因而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。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,严冬朔风,身被重甲缓缓而行,粮草不继,人马相继冻病而死。苏定方劝程咬金:“我们出师目的是为了歼敌,这时反而坐困自守,敌来必败,如此怯懦,何以立功!皇上以您为大将,怎么可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,其中肯定有诈。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,飞表上奏皇上弄个清楚。”但程咬金却摇头不从。
[16]
大军到达恒笃城,有数千家胡人开门出降,王文度又说:“这些人等我们离开,肯定又会反叛,不如全部杀掉,夺取其资财。”苏定方说:“这样干我们自己倒成贼了,怎能称得上是为国讨伐叛逆!”王文度不听,于是程咬金屠城而去,阿史那贺鲁听说这件事后逃得远远的。
大军回师以后,王文度因矫诏当死,后被除名免职。程咬金连坐被免官,不久,任岐州刺史。程咬金上书请求致仕,得到批准。
他们两的去世年龄,跟去世年份,相差也不是很远,都是在唐高宗期间去世的。
显庆三年(658年),唐高宗李治按尉迟敬德的功勋,追认他的父亲为幽州都督。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(658年12月25日),尉迟敬德在家中去世,享年七十四岁。
唐高宗李治为他举行悼念活动,三天不临朝理事,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。并下诏追认他为司徒、并州都督,谥号为“忠武”,赐东园秘器,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(今陕西礼泉县东北)。
麟德
二年二月七日(665年2月27日),程咬金在长安城私宅中去世,享年七十七岁。李治下诏追赠
骠骑大将军
、益州大都督,陪葬于
昭陵
。谥号襄公。十月十一日,葬于
九嵕山
之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