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祠是陈氏大姓翟氏宗族的祭祀之所。据记载,翟氏宗族明清两代,共有十五人荣登进士,举人上百,秀才上千。明万历年间,江南镇抚大将军翟国儒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捐躯,祠堂被御赐“忠孝堂”。“忠孝堂”前后三进,占地千亩,建筑材料均为楠木,汉白玉石,其石雕和木雕世所罕见,被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“中华第一祠”。
文昌阁 建于清乾隆32年,共三层,八角。一至三层分别高悬“盛世文明”、“文光射斗”、“共登云梯”匾额,是昔日翟氏宗族文武理学的丰碑,由于造型秀丽典雅,也是著名的景观之一。此外,诸如怀仙阁、万姓义门、鞑子楼、抚风会馆、司马第等古建筑也都有着十分重要性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。
县志《桃花潭记》称“层岩衍曲,回湍清深”,“清泠皎洁,烟波无际”。峭岩上古藤缀拂,烟雾缭绕,朝阳夕晕,山光水色,尤显旖旎。驾一叶扁舟泛游其上,一篙新绿,微波涟漪,足见“千尺潭光九里烟,桃花如雨柳如绵”。潭东岸,有东园古渡,系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,有明朝建踏歌古岸,西岸有垒玉墩、书板石、彩虹岗、谪仙楼、钓隐台、怀仙阁、汪伦墓等。
桃花潭边至今有汪伦墓汪伦墓碑有“光绪二年季秋月重建”,碑文“史官汪諱倫也之墓”相传为李白所题写,其真伪已无从考证。“谪仙题”,谪仙即是李白。
汪伦墓位于桃花潭怀仙阁后方,占地一亩左右,主墓为椭圆形,坟背高2米,边高1米,直径6米左右。汪伦墓是一波三折,曾三次被人挖毁并进行过一次迁移。
汪伦是762年后谢世的。他死后墓葬在桃花潭东岸金盘献果处(现桃花潭镇政府后山)。元代,蒙古人将皖南墓碑洗劫一空,汪伦墓碑不能幸免。清代时,地方人士在原址复建汪伦墓,并立碑,文曰:光绪十一年秋月重建,唐史官墓汪伦也,谪仙题,十五年十月南阳立1958年,国家兴建陈村水库时,汪伦墓被毁,只发现了汪伦墓碑一块。1985年,泾县政府拨款重选址在桃花潭西岸彩虹岗修建了汪伦墓,并将碑移去安置,另坚了一块长碑,刻有重修汪伦墓简介。 主墓正前方放置着一条石板桌。墓冢和地面用古砖铺砌而成,显示古朴。墓冢两旁有石人像、石马像,墓侧两旁植有风景树、翠竹等各种花草。墓周围是由古砖堆砌成的围墙。(若愚)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